年轻人救不了小家电( 二 )


最后, 他们还会发布关于家电保养、清洗等多维度的笔记 。 用这样高质量、高频率的内容承接和留存更多公域流量到私域池, 也能以更低的成本持续性获得流量 。
通过以上互联网营销方式, 小家电们成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同时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取得营销的胜利 。
除了营销手段, 小家电的畅销还与供给端、需求端息息相关 。
从客户需求端出发, 在各类小家电品类中, 让生活更加便捷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厨用小家电和主打环保、除菌等健康功能的改善型小家电更受青睐 。 小家电里藏着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体验, 同时也是消费升级的机遇 。
从供给端看, 小家电主要集中在这4类:食物料理电器、小型烹饪电器、小型居家环境电器以及个人护理电器 。 另外还有像烘鞋器、酸奶机、自热杯等生活好物, 产品花样百出, 还单价低、免安装, 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 。
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 消费升级趋势加快, 小家电迎来全盛生长期 。 但是, 小家电要谋求长远占据市场, 徒有其表是远远不够的 。 在同质化产品竞争中, 保证产品质量, 直击用户需求, 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
03始于颜值, 忠于二手“这款煮蛋器是我看了产品图后头脑一热买的, 用了几次觉得加热很慢, 鸡蛋总是没有煮熟, 耗时太久 。 现在只能半价挂在闲鱼卖了 。 ”《商界》采访人员在闲鱼上发现, 很多人把自己的三明治机、奶昔杯、榨汁机等小家电挂了出来, “落灰小家电诚心出”, 同时还打上了“全新”“九五新”的字眼 。
许多年轻消费者称, 在社交平台被种草的网红小家电, 使用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用, 无奈之下走上“弃之可惜, 留之无用, 唯有网拍”这一条路 。
越来越多小家电逐渐沦为“一次性”用品, 被消费者贴上“华而不实”的标签 。 为什么一直被当作家电市场优等生的小家电, 会陷入这种尴尬处境?
首先是低净利率 。 数据显示, 近十年, 格力电器的平均毛利率为30%以上, 净利率维持在12%左右, 最高达16% 。 可小家电行业只有少数品类实现超30%的毛利, 绝大多数毛利率低于20% 。
比如, 把性价比作为卖点的小熊电器, 售价常常设置在行业价格的5-6成, 毛利率进一步走低, 不到17%, 净利率常年徘徊在8%附近 。 低毛利伴随低客单价, 即使拿出上亿件的销量, 市场规模也无法与”大家电“相抗衡 。
其次是品质不达标, 复购率较低 。
2021年8月, 北京市市场监督局发布消息, 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销售的小家电产品展开质量监督抽查, 这次抽查结果发现18组小家电产品不符合相应质量标准, 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多为便携式榨汁杯、电热杯、多功能电煮锅等热门类别 。
事实上, 关于网红小家电产品在抽检中不合格, 和因质量问题企业进行召回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起 。
最后是轻视研发端 。 以小熊电器为例, 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 近三年里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86亿元、3.96亿元和4.40亿元, 均占当期四项费用的65%以上 。 而2018年至2020年, 其研发费用分别为4739万元、6014万元、1.05亿元, 分别占总营收的2.32%、2.85%、2.87% 。 而小熊电器拥有500多项专利, 关于创造性和技术的高水平发明专利却不到10项 。
重营销轻研发的路子往往和渠道构成相关, 从往期小熊电器线上收入占比可以看出, 2015~2017这三年的线上营收占比近90%, 过渡依赖平台, 和南极人、完美日记的一样, 只要停止营销, 销量必会下滑 。
有专家表示, 今年开始整体消费需求有疲软的痕迹 。 高端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但面大众的消费逐渐趋于理性化 。 不论是从用户反馈还是行业数据来看, 小家电市场面临的挑战, 或许才刚刚开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