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碧桂园发展建筑机器人( 四 )


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中,门的尺寸和鱼缸的尺寸,就是几何信息 。BIM模型的一大用处,就是用几何信息来解决碰撞的问题 。它可以检查鱼缸是不是和旁边的桌子碰撞了?也就是说,模型中如果这两个东西碰撞了,那再实际建造过程中,我们要么把鱼缸挪开,要么把桌子挪开,一挪开可能又会碰撞到其他的东西,碰撞检查就是用电脑自动地计算各个物体在空间中是不是互相打着架了,来预先解决这样的问题 。
除了这个模型的尺寸大小信息之外,所有的信息都叫做非几何信息 。还是回到我们的例子,刚才说了两种解决方案,diyi种是先搬鱼缸,在补孔洞开门,那这个先搬鱼缸,再开门的顺序,就是一个信息 。第二种方案,是要求生产商生产出可以拆卸安装的鱼缸,那么这个鱼缸该拆装成几份,按照怎样的顺序安装?是购买方自己装还是有人上门给安装?上门安装的时间、地点、联系电话,也同样是一个信息 。
再比如预先开洞的这个墙,史什么样的材质?是不是能够承受足够的内力,使建筑不至于倒塌?这是一个信息 。安装后的鱼缸是不是需要螺栓来固定,螺栓的尺寸型号是什么?这还是信息 。
这些信息,都是用几何信息无法表达的,都是要被各方参与者为了提前发现问题和方便管理,放到BIM模型中去的 。
当然,我们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让大家都能理解的一个简单例子,而一个项目中被成功运用的非几何信息的多少,往往决定了这个项目BIM技术运用的深度 。
我们来看看项目中都有哪些信息要被运用 。
项目概念阶段:项目选址模拟分析、可视化展示等等 。
勘察测绘阶段:地形测绘与可视化模拟、地质参数化分析与法案设计等等;
项目设计阶段:参数化设计、日照能耗分析、交通线规划、管线优化、结构分析、风向分析、环境分析等等;
招标投标阶段:造价分析、绿色节能、方案展示、漫游模拟等等;
施工建设阶段:施工模拟、方案优化、施工安全、进度控制、实时反馈、工程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场地布局规划、建筑垃圾处理等等;
项目运营阶段:智能建筑设施、大数据分析、物流管理、智慧城市、云平台存储等等;
项目维护阶段:3D点云、维修检测、清理修整、火灾逃生模拟等等;
项目更新阶段:方案优化、结构分析、成品展示等等;
项目拆除阶段:爆破模拟、废弃物处理、环境绿化、废弃运输处理等等 。
这些信息,在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中,也一直存在,它们一般是用文字或者表格的方式记录在工程项目中的,很难整理,用的时候也很难对应 。
我们的BIM技术,就是要把这些information,放到我们实时变化的模拟中去 。
BIM把项目交付的所有环节即建筑设计、土木工程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建造、价格预估、日程安排及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等所有的信息加以联合和互相合作 。简单来说,就是BIM使得建筑业能够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实现信息化,高效率的进行生产 。
信息是死的,信息化是活的,只有信息化,才能真正体现BIM的价值 。信息化,也就是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互联网、机器人等信息化技术及手段,来实现建设领域的智能化,这些手段所应用的信息,是需要被整理和安排好的,才能够被二次利用 。
那么说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BIM的正确理解,B应该被理解为广义的建筑工程领域而不是单个的建筑,I应该被理解为信息化,而不是简单的信息,M应该被理解为模拟,而不是模型 。
所以对BIM这个词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建筑业信息化模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