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喝了一碗县令母亲熬的汤,赏赐金镯子,其父知道后为何自杀?( 二 )


吴永何尝不知,赶紧表示要孝敬李莲英一件皮袄 。因为送给慈禧的只是一件棉袄,李莲英不敢要皮袄,只要了件棉马甲,然后又让吴永置办一些棉马甲送给随驾各人 。
这吴永倒是豁得出去,得了李莲英的令之后,他用自己的前程做担保,借钱一口气弄了两千多件马甲 。
庚子回銮后,吴永的待遇自然不会差,慈禧给他在广东派了个四品肥差 。
峻县县令因为慈禧一行,走到峻县原平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离县城还远,县令便在原平镇找了一间民房给西太后做行宫 。
岑春煊和侍郎俞启元先去察看的时候,竟在一间房子里发现了十几个空棺材 。
有这种晦气的东西,还安排太后来住,你什么意思?有几个脑袋?
县令当场就吓尿了 。
俞启元见机便拉岑春煊一道敲诈县令,棺材我们可以派人搬走,但搬运费必须你出,多少钱呢?
一个棺材多重,银子就得多重 。
完了,岑春煊到慈禧面前禀告,先为县令编好话,说这些棺材都是县令做善举的寿板,等搬开,太后再进去 。
逃难途中的慈禧在某些方面还是很豁达的,她没有介意这些棺材,没让搬就住了进去 。
只是苦了那县令,好处没捞到,反倒大出血 。
本题中悲催的县令在关于慈禧西逃的一系列史料中,本问题描述的这事无人提及,应该是民间野史 。
怎么一个事呢?
说慈禧到西安后,日子好了,西安地界上有个叫孙多琪的县令先贿赂李莲英,然后在慈禧行宫中谋了个花匠的活,为得是能找机会向慈禧阿谀奉承 。
果然,慈禧到行宫园子里溜达的时候,注意到了细心呵护一草一木的孙多琪,于是便和他聊了几句家常,有了一定的好印象 。
一日,慈禧因胃口不好,不思茶饭 。
孙多琪见机便给慈禧献上了一碗能开胃的秘制私房粥 。
慈禧一喝,好 。
然后就和孙多琪聊起了家常 。
孙多琪于是便在慈禧面前编起了悲情故事,什么他爹死得早,都是他娘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这碗热粥就是他娘亲手熬制的,费了不少心思啥的 。
听到这样的故事,慈禧一感动,就赏了孙多琪老娘一个大金镯子,之后又授他老娘“一品诰命夫人”,授他一官半职什么的 。
然而,当孙多琪亲爹得知此事后,脸色立马就白了,你小子这不是欺君吗?你编的悲苦故事万一露馅了,能好吗?
得,一害怕,老头上吊了 。
算是把儿子的谎给圆上了 。
【慈禧喝了一碗县令母亲熬的汤,赏赐金镯子,其父知道后为何自杀?】其实,这事是不大经得起推敲的,死亲爹在古代官场是大事,孙多琪既然是县令,智商再低,也不至于犯这个低ji错误 。
但也不好说,民间无奇不有 。
县令撒个谎悲剧了,但有把谎撒爽了的还在京城时,一个宫号叫炮陈的御膳房传膳太监有一次在给慈禧进混沌,因为听到洋人快打进京城了,一慌乱,脚一软,便摔了 。
混沌是倒地上了,但镶着金架托的黄碗却没坏 。见四周无人,这小太监便把黄碗揣自己怀里,据为己有了 。
几天后,慈禧一行西逃,小太监要随行,舍不得这项私财,便带着这个碗一同上路了 。
到西安一切安顿下来后,慈禧又开始讲究起皇家威严气派来 。
对一件事,她颇为不满,出逃时太监没带皇家御用碗,慈禧对用老百姓的碗很介意,一看到那些碗不是帝王黄,气就不打一处来 。
见慈禧时常因碗发怒,炮陈十分担心自己这个碗藏不住 。灵机一动,他便跟自己的师傅小德张编了个瞎话,他说他早想着这事呢,出宫时就带了一个黄碗,想的就是关键时候能排上用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