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娃娃、蝴蝶宝宝、月亮孩子……罕见病离我们有多远?

瓷娃娃、蝴蝶宝宝、月亮孩子……这些看似美好的名字背后却掩藏着罕见病家庭难以言说的痛 。昨天是2月的最后一天 , 也是国际罕见病日 。罕见病离我们有多远?对于罕见病 , 你了解多少呢?
 
1、罕见病真的罕见吗?欧洲罕见病组织于2008年2月29日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 , 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和政府对罕见病及罕见病群体面临的问题的认知 。特意选在2月29日这个四年才有一天的日子 , 就是为了加深公众对“罕见”二字的理解 。其后 , 为了方便纪念 , 各国统一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
【瓷娃娃、蝴蝶宝宝、月亮孩子……罕见病离我们有多远?】什么是罕见病?所谓罕见病 , 顾名思义 , 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 。又称为“孤儿病” , 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 , 常危及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 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由此推算 , 就算按照最低发病率 , 中国的罕见病患者也逾千万 。事实上 , 我国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人 , 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 。千万级的数字 , 是不是可以说罕见病的群体其实并不罕见呢?
 
2、罕见病诊疗有多难?罕见病治疗并不容易 。由于罕见病与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型重叠程度大 , 早期诊断困难 , 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 。据悉 , 我国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时长为1-3年 。
诊断难 , 治疗也难 。目前 , 全球大约只有5%至10%的已知罕见病有药可治 。列入中国罕见病目录的121个病种中 , 47种全球都没有治疗药物 , 国内有明确治疗药物的仅36种 。
此外 , 多数罕见病检测方法复杂 , 设备试剂昂贵 , 治疗费用每年数十万到数百万元不等 。
难以确诊、无药可治、治疗费用昂贵……随着罕见病保障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 , 困扰罕见病患者的难题正在被逐一击破 。
自2018年 , 国家卫健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名录》(共涉及罕见病121种)以来 , 短短几年时间 , 60余种罕见病用药获批上市 , 其中40余种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 涉及25种疾病 。2021年共有7个罕见病药品谈判成功 , 价格平均降幅达65% 。
2022年伊始 , 罕见病群体之一 ,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群体迎来好消息 。随着7种罕见病用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 曾因“70万元一针”受到关注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群体得以以每针3.3万元的“入保”价接受治疗 。

瓷娃娃、蝴蝶宝宝、月亮孩子……罕见病离我们有多远?

文章插图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
南都采访人员查阅公开资料获悉 ,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 , 其于2018年进入中国《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 , 2019年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 , 定价69.97万元1针 , SMA患者需要在前63天注射4针 , 之后每4个月注射1针 , 终身用药 。而去年12月 , 在经过8轮谈判后 , 该药以3.3万元每针进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 , 过去每年几百万的治疗费用降低至几万元 。
2022年1月1日 , 多地患儿用上了降价后的“救命药” 。南都采访人员梳理公开报道获悉 , 1月1日以来 , 广东、北京、上海、湖北、浙江、山东、陕西等地多位SMA患者已接受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治疗 。其中 , 广东“入保第一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打出 , 接受注射的29岁患者杜先生称 , “入保以后 , 算上医保报销 , 虽然还不清楚要自付多少 , 但肯定能负担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