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分上下两篇 , 上将道经、下篇德经 , 合称道德经 , 共81章 , 5000余字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
《老子》书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它以道为宇宙的根本 , 阐述了道的本质、特点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认为万物都生于道;道是没有形象 , 不可被感官感知的;是不断运行变动的 , 有着自己的规律 , 道虽产生万物 , 却不占有和主宰万物 , 是自然无为的 。《老子》的哲学体系 , 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要了解中国哲学不可不读《老子》 。
《老子》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它认为道是“周行不殆” , 变动不居的;书中列举了许多对立的方面 , 如阴阳、祸福、有无、难易、前后、长短、高下、生死、强弱、损益等等 , 说明事物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的 。而且认为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 他说 , “福兮祸之所伏 , 祸兮福之所倚” , 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但老子过于夸大了事物转化的必然性 , 并且较多地强调了“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 由强大走向灭亡这一面 。他说“反者道之动 , 弱者道之用” , 用一个“反”字来概括道的运动 , 用一个“弱”字概括表述了由此引出的“柔弱胜刚强”的人生信条 。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表示不满 , 有不少批评 。它提出“绝圣弃智” , “绝仁弃义” , “见素抱朴” , “少私寡欲”的人生态度和“小国寡民” , “清静无为”的社会政治理想 。
《老子》提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政治理想 , 不免失之消极 , 但其思想中确也包含了深刻的智慧 。它曾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各方面 ,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 , 与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起着互补的作用 。
《老子》书文字是韵文 。历来注本很多 , 文字、句读和注释都有许多不同 , 读时要注意 。初读时可选用任继愈的《老子新译》、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价》 , 亦可读高亨《老子正诂》、朱谦之《老子集释》 。…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上篇《道经》
第一章
原文:
道 , 可道 , 非常道 。名 , 可名 , 非常名 。无名 , 天地之始;有名 , 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 , 以观其妙;常有欲 , 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
译文:
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 , 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 , 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 。有了空间 , 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 , 才开始孕育万物 。所以 , 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 , 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 , 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 。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 , 它们都很神秘 。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 , 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下相盈 , 音声相和 ,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 , 焉而弗辞 , 生而弗有 , 为而弗恃 ,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 是以不去 。
- 论贵粟疏的全文赏析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原文解释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翻译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全文翻译 信言不美原文及翻译
- 天仙子诗词全文 天仙子张先翻译及赏析
-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孔子的特别教诲,孔子接受了吗?
- 赵襄王学御落后的原因原文 赵襄王学御全文翻译
- 江南逢李龟年全文解释 江南逢李龟年译文
- 蜀中有杜处士全文翻译 蜀中有杜处士原文及翻译
-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分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
- 绝色诗歌全文及表达意义 绝色余光中原文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