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冰心
蕴含对母亲最深的怀念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北京的春节》(节选)
by 老舍
粥里有各种豆 像“农业展览会”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粥》(节选)
by 梁实秋
祈求团圆 家家熬粥送亲友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粥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 。北平雍和宫煮腊八粥,据《旧京风俗志》,是由内务府主办,惊师动众,这一顿粥要耗十万两银子!煮好先恭呈御用,然后分别赏赐王公大臣,这不是喝粥,这是招摇 。
然而煮腊八粥的风俗深入民间至今弗辍 。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 。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 。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 。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 。
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 。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 。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 。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自从丧乱,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兴致未减,材料难求,因陋就简,虚应故事而已 。
《故乡过年》(节选)
by 莫言
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
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 。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种粮食——其实只需七种,不可缺少的大枣算是配料 。据说,解放前腊月初八凌晨,富裕的寺庙,或者慈善的大户人家,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果腹 。
我曾经十分向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铁锅,支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 。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小脸儿冻得通红,鼻尖儿上挂着清鼻涕 。为了抵抗寒冷,人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 。我经常幻想着我就等在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后来,我在作品中,数次描写了想象中的施粥场面,但写出来的远不如想象中的辉煌 。
- 中国民间故事喝腊八粥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 今天是腊八又逢大寒,农村有关腊八逢大寒的9种习俗,你了解吗?
- 请问有什么美颜的粥吗?
- “腊八节”的来历是什么?
- 人们工作效率高、容易疲劳,特别是脸上衰老得快,有哪些养颜粥的做法可以分享?
- 分享腊八节最真挚的祝福语 腊八节祝福语句子说说
- 范仲淹断齑画粥原文翻译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 分享这20条祝福语 送客户的腊八祝福语简短
- 秋季,大人和小孩喝什么粥可以健康养胃?
- 准备到腊八节了,求腊八粥的具体做法,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今年想自己做一顿腊八粥尝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