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白话译文 道德经全文翻译(13)


【 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 翻译】:
治理国家要用正道,用兵打仗要用奇变,治理天下要不有意做什么事 。也就是要掌握正变与无为之道 。
我什么知道应该如此呢?根据我今日所见的情况 。现在的天下充满着忌讳,有太多的教条,但是百姓却更加贫穷;百姓有太多的权谋计较,国家政治却更加昏暗;人们有太多的技能智巧,离奇古怪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法律命令越来越清楚,盗贼却照样非常众多 。
所以,圣人说:我不凭个人私心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生化;我喜欢清静虚灵,但百姓能自然按正道而行;我不有意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富裕起来,我没有个人欲望,但百姓能自然保持其质朴的本性 。
【 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翻译】:
天下的政治好像不清楚,但是百姓能风俗淳朴;天下的政治好像明明白白,但是百姓却有太多的缺憾和疏懒 。灾祸是福气产生的根源,福气是灾祸藏伏的处所 。这样祸福相互交替,有谁知道何时是极限呢?
天子没有按正道去做,天下走正道的人也会变为追求奇变的人,善良的人也能变为妖孽 。人们处在迷惑之中,时间本来就已经很久了 。因此,圣人保持自我的方正,却不按唯一的标准去要求众人;保持自我的清廉寡欲,却不割裂伤害众人;保持自我的率直,却不随意做事;保持自我的明察,却不炫耀自我 。
【老子·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
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翻译】:
君王治理百姓、运用天道,没有比节制收敛更好的 。所谓机制收敛,这就是说要早些按天道做事 。早按天道做事,就是要不断积蓄道德;不断积蓄道德,就无所不胜;无所不胜,就没有人知晓道德的极限;没人知晓道德的极限,就可以拥有国家社稷 。
能够拥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大道,就可以使国家更加长久,这叫做根深蒂固,是保持生命长久、保持明察的总原则 。
【老子·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翻译】:
治理大国,却像烹制小鱼一样,不须去肠去鳞等加工,只要直接烹制就可以了 。这就是说要用无为的大道来作为治国的方法 。根据大道来管理天下大事,鬼神也安于其所在,而不出来扰乱人世 。其实不是鬼神不出来扰乱,而是即使出来也不伤人 。不是鬼神出来之后不伤人,而是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也从不伤害人 。神鬼和圣人都不相互伤害,所以,道德也就在圣人这里得到了结合与归宿 。
【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 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