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首见”一般多作贬义词,荆轲到底是正义的化身,还是恶魔?( 二 )


【总结】
曾经的历史人物早已成了过眼云烟,但活着的人总是托古言今 。古代对荆轲比较正面的评价是为了宣扬忠义英雄,我个人也认为荆轲是正义的化身 。
荆轲是正义的化身,还是恶魔?
?
荆轲刺秦彪炳青史,缘于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记载荆轲的故事,也不是考虑荆轲是什么正义的化身,而是给汉朝统治者武帝刘彻提个醒,中原那么大,可能会有一个胆子大的侠客来谋杀皇帝 。那么荆轲到底是正义的,还是恶魔呢?
从刺客列传记载本义来看,刺秦并无正义的意味 。司马迁记载的荆轲,作为一个燕国的刺客,一身侠肝义胆,满怀报恩之志,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美誉 。但是荆轲刺秦绝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所代表的只是燕太子丹个人的意愿,跟燕国国君的想法还一致 。燕太子丹刺杀秦王嬴政,当然有除掉燕国最大威胁的本意,但这个战略从一开始就是愚蠢的 。这是因为“斩首”行动即便成功,只会激怒强大的秦国,不会让秦国停下统一六国的步伐,肯定也不会延长燕国苟延残喘的性命 。这种与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相悖的举动无异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
从荆轲刺秦总体经过来看,刺秦充满报恩的无奈 。燕太子丹屡次以酒肉、金钱施恩与荆轲,荆轲无以回报,只能应允刺秦 。荆轲答应刺秦,并没有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的远大抱负,而只是因为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两人之间将国家战略大计付诸于私人之间的酒肉之交,难免畏首畏尾,谋之不全、计之不细 。荆轲即便有冲天之志,跟错了太子丹这样的领袖,前途也是一片昏暗 。
【“图穷匕首见”一般多作贬义词,荆轲到底是正义的化身,还是恶魔?】从荆轲刺秦历史走向来看,刺秦加速燕国的灭亡 。太子丹、荆轲以割让土地,导演图穷匕见的刺杀大剧,正好给了强秦攻燕的借口 。从这个角度来看,荆轲刺秦走向了太子丹意愿的背面,成为了燕国灭亡的恶魔 。所以太子丹在燕王逼令自尽的时候,亦是知道自己罪责难逃 。
从荆轲刺秦现实影响来看,刺秦属于恐怖的典范 。当下世界恐怖组织将刺杀政要,作为引起敌对国家内乱的手段屡试不爽 。这样刺客文化本身或许会扯上正义的理由,但从手段和后果来看,往往就是制造国家对立、民族对立和地区局势紧张的导火索 。战火纷飞、赤贫激增绝不是正义所为,“荆轲刺秦”就是恶魔 。
1.图穷必现,之所以用在不好的方面,主要这个词语就表示有些人接近你别有目的,最后露出了真正的面目 。
2.对于历史事件如果我们用一种看影视剧的角度,来评价对错是非,这是很错误的历史视角 。
3.荆轲作为燕王的使者,秦王作为想一统六国的大王,双方互相都想灭掉彼此,无可厚非 。
4.对于历史事件,我们就事论事就好 。通过这个事情,对当时对现在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个人物我们学会了什么 。明白这些,才能历史的真谛 。
5.总之,历史人物很难用好坏来评价,只可用是非功过来划分 。
两军相对,各事其主,刺客作为战场之外的第三方势力,效忠于自己的雇主,本没有什么立场而言 。但就是因为始皇帝过于残暴,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才让这次刺杀行为有了价值判断的走向 。

“图穷匕首见”一般多作贬义词,荆轲到底是正义的化身,还是恶魔?

文章插图
荆轲为人,忠于自己的雇主,舍生忘死 。樊於期为了这次刺杀的成功,不惜自尽献出头颅也是让人钦佩 。燕太子丹礼贤下士,也让人颇有好感 。这几重情感因素累加在了一起,就自然让人同情 。这一点在后世的史官和文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赞扬荆轲的诗词绝对要比秦始皇的要多 。正如同《战国策》所记载:“燕太子丹曰: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 。”从中可以看出,荆轲刺秦是太子丹的政治图谋,但是荆轲前后有田光自杀请荆轲出山,后有樊於期自刎为荆轲扫清障碍,这就使得政治图谋包上了一层忠义仁侠的外衣,所以为后世传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