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而图穷匕见也并非是完全的贬义词,意思是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这当中的价值取向并不明显,而且加上秦国当时步步紧逼,燕国弱小而步步退让,荆轲作为小国的代表,作为反抗强权的典型,虽然算不上是英雄,但也绝对不是恶魔 。

文章插图
荆轲其人其事谈不上正义与邪恶,他只是燕国势力的代表,你要说他正义的话他如果成功就会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但是他又是为了保卫燕国而战,所以要辩证地看 。
如果作为燕国人,荆轲认为肯定是英雄,但作为秦国人,应该认为他是个坏蛋
大家好,我是小小滴吟儿,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早在秦汉年间就已经大为流传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典籍应该是《战国策》 。司马迁《史记》的写作大量参考了《战国策》,其中刺客列传中有关荆轲的部分显然也多来自《战国策·燕策》的相关材料 。但是,《战国策》的校正、整理、编定、补充,并最终命名,要晚到西汉末的刘向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荆轲立传,应该看作是荆轲在中国历史上得享大名的开始 。
自《史记》之后,荆轲的名气呈越来越大之势,到后来,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勇士,甚至英雄的代名词,被严重地符号化 。奇怪的是,与他一起被司马迁立传的那几个刺客在世俗声名这方面却都赶不上他 。
如果我们仔细翻看《史记·刺客列传》的原文,就会发现,荆轲的表现实在不让人满意 。他的“事迹”与他在后代人心目中的声名是极不相符的 。大体上有这样几点需要注意,一,他与其他几位刺客相比,他是唯一没有完成任务的人 。二,他是几位刺客中“专业水准”最差的 。三,他也是几位刺客中架子最大、最会摆谱的 。
首先,荆轲与曹沫(有的写作“沬”)、专诸、豫让、聂政相比,只有他在执行任务时失败了,没有完成“雇主”的托付 。曹沫在齐、鲁两国国君相会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劫持齐桓公,讨回了鲁国在战场上失去的利益 。专诸刺王僚,干净利落,一击而中,完满无缺,王僚被除去可以说是阖闾登上王位的计划中最最关键的一步 。豫让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虽然因为原因种种,没有刺到赵,但豫让苦心孤诣到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地步,最终以衣代人,其报仇的宿愿还是了了 。聂政身入虎穴,他在侠累严防死守的情况下,将其刺死,并“大呼,所击杀数十人” 。与上述诸人相较,荆轲刺秦王的难度并不见得就大于他们 。而荆轲仅仅砍断了秦王的一只袖子,伤都没有伤到人家 。要知道,荆轲使用的匕首是淬了剧毒的,即,他只要稍稍划伤秦王一点皮肉,这个行动就算成功了 。然而,连这一点他都没有做到 。
其次,荆轲作为刺客的“专业水平”是令人怀疑的 。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刺客列传》的传主中,专诸和聂政两个人的“武功”非常高强,曹沫是“以勇力事庄公”,想必“功夫”应该不错,豫让的武功则没有具体描写 。专诸刺王僚时,王僚的护卫极其森严:“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此无异龙潭虎穴,在这种情况下,专诸把匕首藏在“炙鱼之腹中”,一击而中,“王僚立死 。”聂政刺侠累时,“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 。”这似乎比专诸刺王僚的难度还要大 。因为专诸刺王僚更具突袭性,而聂政则是“明火执仗”地进行 。
- 【产前筛查】“无创胎儿DNA检测”or “羊水穿刺”该如何选择?
- 农村俗语“惊蛰不耕地,好似蒸馍跑了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 为何慈禧下葬时穿“红裤衩”?
- 决战围城装备 决战围城攻略
-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和解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
- 如何科学地解释类似“鬼压床”的行为事件?
- “三孩”生育政策放开,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哪些机遇?
- 女人梦见什么最好
- 厂房风水图解 厂房东北门的风水讲究
- 赵武灵王被儿子赵何困死沙丘,为何赵何死后被称为“惠文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