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首见”一般多作贬义词,荆轲到底是正义的化身,还是恶魔?( 四 )


让我们再看看荆轲 。荆轲的武功在这几个人中可能是最差的 。他在遇到燕太子丹之前,曾经与两个剑客打过交道,一个叫葛聂,一个叫鲁勾践 。荆轲在与这两个人的交往中是很“掉价儿”、很没有面子的 。先是在榆次,荆轲“与葛聂论剑,葛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已驾而去榆次矣 。”在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这两个例子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荆轲在武功上并非上乘――至少比不上这二位 。勇气方面也比较可疑,不然别人一叱,他怎么就会“嘿而逃去,遂不复会”?他的武功之差在其后的刺秦行动中得到了有力证明 。荆轲到秦国,进入秦王宫殿后,“图穷匕首见”而与秦始皇搏斗,秦始皇的宝剑拨不出来,“以手共搏之 。”他手中有匕首,人家秦始皇赤手与之搏,这说明他的武功真是不怎么样 。他刺秦失败后,鲁勾践就说他:“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东晋的陶渊明也说他:“惜哉剑术疏,其功遂不成 。”
另外,他执行刺杀秦王任务时还带了一个杀手秦舞阳,这说明燕太子丹对他的功夫并不真正放心 。可注意的是,其他那几位刺客可都是单打独斗,只身完成任务的 。再有,荆轲呆在燕国迟迟不行动,据说是还要等一个人,也说明他对自己的武功也不自信 。所以,荆轲与曹沫等人相比,其作为刺客的“专业水平”可能是最差劲的 。
第三,荆轲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架子最大、最会摆谱儿、最豪华、最奢侈的一个刺客 。燕太子丹策划刺秦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进行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不计成本,不顾后果 。其投入也是空前的 。比如,在物色刺客人选方面,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不遗余力 。确定荆轲为最佳人选后,还为他配备了一个副手秦舞阳 。物质供应方面,则是“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另外,《史记》记载荆轲入秦后,“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可见,这钱是没少花 。荆轲的待遇方面,“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既有政治待遇,又有物质待遇 。此外,燕太子丹还为荆轲提供了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脑袋,以取得秦王的信任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燕太子丹都尽其所能为荆轲做了最完善的准备 。
而燕太子丹的身份、地位与曹沫所事之鲁庄公不相上下,而高于专诸之“雇主”公子光,也高于豫让的原主公智伯,更高于聂政的“雇主”严仲子 。之所以列举这些雇主的身份、地位,是想说明,燕太子丹的“战备动员”能力是其他那几个人所不能比的 。更何况,战国末期的燕国,与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吴国相比,其国土面积及物质条件等各方面的实力应该要强大许多的――尽管它已经岌岌可危 。特别是,与几百年前相比,燕国在武器制造技术上,更应该有一个大的进步 。
《史记》并没有记载曹沫等人使用什么特别先进的武器,(有的传说专诸使用的匕首是著名的利器“鱼肠剑”,《史记》没有记,大概是小说家言 。)而独记了荆轲所用的匕首是淬了剧毒的“天下之利匕首”,这也可证明,荆轲的装备是这几个人中最好的 。
综合以上,我们大体上可以勾勒出荆轲这个人的本相了 。
第一条,他没有完成任务 。刺客没有完成既定的刺杀任务,这很常见 。因为刺杀行动中,变数很多,阴错阳差,前赶后错,失败了也可以理解 。但《史记》中记载的这几起刺杀事件,基本上都没有出现什么突发、意外的情况(豫让除外),几乎都是按照刺客事先的设计进行的 。可是,专诸等人就顺利完成了任务,而荆轲则没有,这就有力地说明了第二条,即他作为刺客的“专业水平”有问题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没有那个金刚钻,就不要揽那瓷器活儿 。关键是,刺秦所关乃国家的兴亡,燕太子丹请荆轲刺秦实际上是把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托付给了他,而他受人重托,业务水平却不过关,这骗人事小,这害人事大 。特别是,这样重大的事情,光凭匹夫之勇是不行的,得真有本事才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