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 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 , 其为人也 , 发愤忘食 , 乐以忘忧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注释】
①叶(shè)公.楚国大夫沈诸梁 , 字子高 。封地在叶邑 , 今河南叶县南三十里有古叶城 。
②奚(xī):何 , 为什么’怎么 。
③云尔:云 , 如此 。尔 , 同“耳” , 而已 。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 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 , 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 , 快乐得忘记了忧愁 , 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 如此等等 。”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为政》
【注释】
①有(yòu):同“又” 。古文中表数字时常用“有”代替“又” , 表示相加的关系 。
②立:站立 , 成立 。这里指立身处世 。
③耳顺.对于外界一切相反相异、五花八门的言论 , 能分辨真伪是非 , 并听之泰然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 , 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 , 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 , 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 , 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 ,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 , 又不会超越规矩 。”
【解读】
立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孔子自述他的立德过程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在“立德”的长期过程中 , 大约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一个阶段是从自然美到修饰美 , 儿童的本性是纯真的 , 这可以说是自然美 , 但有了自然美还应该加以修饰 , 子夏曾经问孔子:“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 , 素以为绚兮 , 何谓也?”意思是说有了自然美 , 为什么还要打扮呢?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 。”先有白底 , 然后画画 。子夏很理解老师的意思 , 他以为人有了自然美 , 还应该用礼仪加以修饰 , 来培养他的德性 , 这就是从自然美到修饰美的过程 。另一个阶段是从外在的规范到内心的愉悦 。礼仪总是带有某种约束性、制约性 , 人们不免感到礼仪对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力量 , 可是习惯成自然 , 慢慢地人们会安于礼仪 , 并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 。所以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他能从规范中得到心理上的愉悦 。不再感到规范的束缚 , 并且无往而非仁 。他又说:“仁者安仁 , 知者利仁 。”智者认为仁有利 , 才提倡仁道;仁者是为了仁而仁 , 并不考虑它有利还是无利 , 这也是因为他可以从仁中得到心理的愉悦 。到此地步 , 可以说他已进入了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境界 。
21.子曰:“巧言令色 , 鲜矣仁 。”《学而》
【注释】
①巧言令色:巧 , 好 。令 , 善 。巧言令色 , 即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 , 满脸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 。
②鲜:少的意思 。
- 舟中晚起原文及翻译 舟中晚起白居易诗翻译赏析
-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钱塘湖春行翻译和赏析
- 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左传 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
- 送李端原文赏析及解释 送李端卢纶阅读赏析
- 江雪原文赏析及解释 古诗江雪的意思及注释
- 诗经采薇赏析及诗文含义 诗经采薇翻译及解析
- 暮江吟原文赏析及诗意 暮江吟的意思是什么
-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及诗意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赏析
- 原文赏析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注释
- 高考总分多少分及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