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蝌蚪期的管理:
(1)供应充足的饲料:蝌蚪属杂食性动物,粗饲料为加工后的羊蹄草、椴树叶及蕨类等;精饲料为谷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两类,谷物性饲料为煮熟的玉米面、豆饼粉、麦麸等,动物饲料为各种动物体及肉类 。一般15~20天的蝌蚪,每天喂1~2次,25~30天的蝌蚪,每天喂3~4次 。植物性饲料应煮烂后冷却 , 动物性饲料应切碎 , 饲喂时沿水池边放 , 每堆50克左右 。
(2)加强水面的管理:要经常保持一定水位,防止水枯晒死蝌蚪 。在雨季注意排水 , 以免冲走蝌蚪 。平时保持水面平衡,灌水时流量不要过大,水流不宜过急 , 可在入水口处放些树枝、草把等.以减缓水的流速,使水在洞池埂一侧缓流 。
3、幼蛙期的管理:蝌蚪发育成幼蛙后,除躲避敌害与觅食外 , 很少进入水中,主要以昆虫为食 。人工放养要采取补给食物的措施 。一般在幼蛙上岸前3~5天,在池埂上放些牛粪、马粪、豆渣和易发酵的物质,以引诱昆虫;堆积青蒿发酵 , 以利于昆虫繁殖,有条件的可在放养场设置诱虫灯 。圈养密度要比放养大10倍左右,因此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饲料,防止因饥饿引起死亡 。如饲料不足 , 成蛙与幼蛀应与圈饲养,避免成蛙食幼蛙 。
4、越冬期的管理:于9月在河流的湾处适当挖深,为蛙的越冬创造条件;保留河流中的树根、石块等隐蔽物,自然隐蔽物较少的,要放些草地、石块等物;河流水量不足的 , 可在河水平稳、河床较高处修筑简易拦河坝,提高水位 。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河流的水量变化,发现冻干的河段可引水或将林蛙移走;同时要加强看管,不得破坏冰面 。
5、敌害防治:
(1)繁殖场地消毒:饲养前应对饲养池、孵化池进行消毒 。其方法:将池水排干后,每667平方米撒人生石灰50~75千克 , 经过1周后,再灌入新水 。
(2)产卵期和蝌蚪期敌害:主要有乌鸦、鹊雀及水鸟类 。要严加看管 。
【蛤士蟆油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3)成蛙森林生活期敌害:主要天敌有蛇类、老鼠、黄鼬等危害比较严重 。一般采用捕杀或毒饵诱杀 。
【收获与加工】一般从秋分至小雪间捕捉 。捕捉方法有多种:一是下鱼坞子 , 在林蛙较多的河流,选择坡大,流速快的地方,用石头或树枝、泥沙垒成倒“八”字形的墙,于水流集中“八”字墙的顶端开口处下方,放一个鱼坞子,林蛙顺水流入篓中,即被捕捉 。二是拦河截流,选择流量小的河沟,垒成小拦河坝,改变流向 , 截断河水,翻开河底石头,即可捕捉 。三是挖沟拦截,在林蛙下山入河经过的适当地方,挖掘横沟拦截 。一般沟深60~70厘米,宽50厘米左右 , 沟壁要陡直,当林蛙下山时,跳人沟里,可沿沟捕捉 。四是草把诱捕,用树枝篙草捆成草把,放入河底,诱引林蛙潜伏冬眠,取出草把,即可捕捉 。五是翻石捕捉,山区河流中石头较多,林蛙多数潜伏石块下面,可直接摸取或用木棒翻动石块驱出捕捉 。六是网捞,用捕鱼的小篓网进行捕捞 。七是掏窝,林蛙常潜入河底沙砾之中,或栖居在 岸边树洞穴中群居,可掏窝捕捉 。将捕到的幼蛀和成龄雄蛙放生 。雌蛙用细铁丝、麻绳或塑料绳从头部上、下颌处贯穿成串,腹部向外悬挂在通风阴凉处,晾干,傍晚或阴天放屋里,以防受冻或雨淋 。在贯穿悬挂初期 , 因后肢挣扎活动,使腹内油脂凝集成块 。干燥时不能用火烤、水烫或打死,以免影响油的质量 。一般于翌年1~5月剥油 , 方法是:将干燥的雌蛙铺放在地板或木板上,然后喷洒温水使其湿透,装入麻袋 , 放在温暖的室内,经8~10小时左右,待皮肤肌肉变得潮湿柔软,将林蛙腹部向上,从上下颌处掰开剥油,同时除去黑子(卵细胞) 。刚取的油含水较多,比较潮湿,应于通风有阳光处干燥 。
- 鳖甲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全蝎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蜈蚣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地龙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蛤蚧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小龙虾的养殖技术
- 梅花鹿养殖技术是什么
-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
- 山羊的管理与养殖技术 养山羊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 大闸蟹养殖技术与方法 大闸蟹养殖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