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祛湿思路及食疗推荐

最近经常会有人咨询祛湿的方法 。有的说藿香淡竹叶茶祛湿效果好,喝了后自己胃口挺好,不像以前一到夏天就吃不下东西;有的说,好像每天喝点薏米茯苓粥,身体就变得很轻快,但是家里其他人就没这功效;还有的问,感觉身体的湿堆了好久了,祛湿的也吃了挺长时间,怎么没用呀……
其实,说那些食物药物祛湿,都是对的,但它们却有着不同的针对性,背后是整个祛湿思路上的差异 。今天就来讲讲这个 。

4种祛湿思路及食疗推荐

文章插图
第一类祛湿的思路:芳香化湿
【4种祛湿思路及食疗推荐】这类药物的共性,就是有独特的香气 。比如我们熟悉的藿香,紫苏,豆蔻,佩兰,石菖蒲,砂仁等等,这些药物都是些花花草草,质地很轻,中医上取了它们上扬上升的特性,认为它们有宣散的作用,可以促进湿邪散开 。这些芳香类药物祛湿,主要是通过发汗之类的方式去发散湿,所以主要针对在体表的湿邪为主 。
这类湿的表现症状:比如皮肤的湿疹,皮肤容易出油出汗、黏腻不爽,头困重,身体容易困乏,总感觉身体重重的,或者肢体不灵活、皮肤肌肉肿胀等,就可以尝试一下芳香化湿的方法 。
芳香化湿的食疗推荐:紫苏红糖水
取紫苏6g,开水冲泡,稍微加点红糖调味,在保温杯里焖一会儿就可以喝了 。紫苏性温,解表,宣散上焦的寒湿,红糖能中和一下紫苏的宣发之力,还能稍稍补益脾胃 。喝了身上微微有点汗,人会觉得很舒服 。
第二类祛湿:淡渗利湿
如果说芳香类祛湿药像风一样,将湿像风吹散水雾水汽一样,从体表散开,仿佛祛湿于无形,那淡渗利湿药应该就是像疏通水道的工人,是找到通道将湿给排出去,淡渗利湿类药物的作用是,让少量的水湿尽快找到出路,流下去,排出去 。
这类湿所在的位置稍微深入一些,表现常见有:水肿,虚胖,肚子、下肢胖,痰多,湿疮,黄疸,肠鸣腹胀、腹泻水样、尿频、尿急,分泌物多(比如白带异常)等 。
4种祛湿思路及食疗推荐

文章插图
淡渗祛湿药的质地稍微重一些,但是气味很淡,尝起来没啥味道 。常见的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车前草、冬瓜子之类的 。服用这类食物药物之后,湿气常常会以小便的形式排出,因此可能会出现小便增多的情况 。
淡渗利湿的食疗方推荐:冬瓜汤
取带皮去瓤和籽的冬瓜,切块,加适量水下锅煮十到十五分钟左右,煮熟后出锅,放入盐和胡椒粉调味 。有生活经验的人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吃了冬瓜,就容易跑厕所一些,就是它的利水作用体现 。
第三类祛湿:苦寒/苦温燥湿
有些湿邪因为积聚得久了,停滞在局部,流不动了,那么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的方法就不太管用了 。流动性不强,偏粘滞的这类湿,往往容易积聚在中焦胃肠,导致很多消化相关的症状,比如:口气大、口黏腻、打嗝、腹胀、腹痛、腹泻等等 。
这时候就可以用偏苦味的药,把在体内的湿中和掉 。这个过程可以大概理解为,就地架起一口铁锅,把里面的水烧干 。
4种祛湿思路及食疗推荐

文章插图
苦味的东西有祛湿的功效,许多炒制品,就带一些焦苦味,就有很好的祛湿作用 。其中苦寒药物往往用于处理湿热,比如熟悉的:黄连、黄芩、枳壳;苦温的药物呢,用于处理寒湿,比如:苍术、厚朴、半夏等 。苦味药物的祛湿力度会比较大,对津液的消耗也会多一些,日常用到的不算很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