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导读:人造肉行业近年来快速增长, 吸引来众多参与者关注 。 
近日, 人造肉巨头Beyond Meat因财报不及预期股价一度闪崩18%, 市值蒸发7.94亿美元,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了37% 。 
首次遇冷的人造肉, 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01人造肉首次遇冷人造肉属于新兴行业, 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肉类替代品” 。 
它是模拟肉类的形状、颜色、口感等制造出来的实验肉类, 按照原料、合成技术的不同, 可分两类: 
一是植物蛋白素肉, 有主要以豆粉、豆粕、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为原料, 通过挤压膨化方法制取的传统植物蛋白素肉, 也有以植物蛋白为原料制成的新型植物蛋白素肉 。 
二是细胞培植肉, 是从动物身上抽取干细胞, 把它扩增培养成肌肉细胞, 并且分化成肌肉纤维而成为的肉 。 
1、人造肉行业发展的动力因素 
第一, 人口压力, 缓解动物需求 。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不断上升, 人类对传统肉制品等食物消耗量也会不断增加 。 
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左右, 而地球上的传统肉制品不足以保证将近100亿的消费需求 。 
在一定程度上, 人造肉的发展可以减少对大自然生物的需求 。 
此外, 国内肉制品的需求缺口仍然在, 特别是在非洲猪瘟和疫情爆发后, 导致猪肉大量减产 。 
第二, 环保需求, 减少环境负担 。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 有18%来自养殖业 。 
人造肉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 
以植物蛋白素肉为例, 每生产1kg的大豆仅需要排放约0.2千克二氧化碳, 消耗0.8立平方米和使用0.1百平方米的土地面积 。 
如果生产畜牧肉类产品则远远超过这个消耗量, 以牛肉为例, 每生产1kg牛肉则需要排放12千克二氧化碳, 消耗4立方米的水和占用10.2百平方米的土地, 分别是生产每千克大豆的60倍、5倍和102倍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第三, 促进人类健康 。
在健康方面, 人造肉也较普通肉类更胜一筹 。
人造肉没有胆固醇, 但是蛋白质含量却能与普通肉类媲美 。
以碎牛肉为例做对比, 碎牛肉的卡路里、总脂肪、饱和脂肪均比人造肉高, 但蛋白质含量却与人造肉基本持平 。
除此之外, 人造肉的营养含量具有灵活性, 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调节营养含量 。
在国内, 愿意购买人造肉的消费人群中, 有61%的消费者认为人造肉是素食, 有益于健康 。
54%的消费者则认为吃人造肉有益于减脂;41%的消费者认为吃人造肉是在保护环境 。
植物性人造肉消费者主要为素食主义者、减脂、健身需求的人群 。
2、人造肉行业迎来井喷
由于健康、环保等动力因素催发下, 2019年左右, 全球人造肉行业迎来井喷 。
首先, 2019年美国人造肉巨头Beyond meat的上市激发了资本市场对“人造肉概念股”的投资热情 。
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等餐饮巨头紧随其后, 纷纷入局 。
此外, 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星期零STARFIELD、澳大利亚植物性肉类替代品研发生产商v2food、未食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纷纷获得融资 。
2019年9月, 珍肉与双塔食品合作共同推出首款人造肉月饼, 随后人造汉堡、人造披萨等产品纷纷出现在市场上 。
而国内除了双塔食品、金字火腿、双汇发展等老牌肉制品企业入局以外, 新兴创业企业迅速增加至2000家, 行业一片繁荣 。
- 双休愿望成真,却有格力员工担忧“断财路”,股民:“股价上百”也安排一下
- 为什么科技巨头都在推出“护老”数字服务?
- 特斯拉售价浮动如股价,粉丝边吐槽边下单
- 广告收入增速下降,对互联网巨头是坏事吗?
- 市场要闻 | 亏损8亿、股价下跌90%,库卡还是被美的摘牌了
- 红牛的局,被可乐巨头盯上了
- 拉夏贝尔被申请破产清算,144个银行账号被冻结,股价跌超90%
- 网红轻食求出售,巨头为何都想吃下 Wagas?
- 集采重塑医药三巨头
- 业绩快报 | 小牛电动Q3营收、利润逊于预期,股价大跌超1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