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 我们叙述”杂曲歌辞”中的那首抒情长诗《西洲曲》 。这首诗的作者有问题 , 《乐府诗集》和《古诗纪》都作”古辞” , 《玉台新咏》作江淹(但宋本不载) , 《诗镜》等又作梁武帝 。大概这首民歌曾经过文人们的润色 。
这是一首”依亦吐芳词”的闺情诗 , 一个少女倾诉了她的四季相思之情 。诗中虽没有出现春夏秋冬等字样 , 但通过”折梅”、”采莲”、”望飞鸿”这类带有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 , 时序的变迁还是非常清楚的 。此诗表情细腻 , 如:”单衫杏子红 , 双鬓鸦雏色”两句 , 结合眼前景色 , 作自我写照 , 言外便含有无限自怜自惜之意 , 不惟取喻新颖 , 属对自然 。又如从”采莲” , 更生出”弄莲””杯莲”等事 , 便觉一往情深 , 无限低回 。按《子夜夏歌》:”郎见欲采我 , 我心欲怀莲 。”则此处”莲”字亦属双关 , 有望”怜”意 。又此诗运用了民歌惯用的”接字”法 , 首尾相衔 , 蝉联而下 , 更加强了诗的节奏美 , 声情摇曳 , 语语动人 。结句”南风知我意 , 吹梦到西洲” , 更是涉想新奇 , 馀味无穷 。范云《闺思》诗:”几回明月夜 , 飞梦到郎边” , 又李白的名句:”春风复无情 , 吹我梦魂散”、”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都是从此化出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 它的产生时代不可能过早 。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文人诗 , 既少 , 又不好 。严格点说 , 就没有一个诗人 。邓以北魏末年号称”三才”的温子升、邢邵、魏收而论 , 所作都不过寥寥十首左右 , 大都模拟齐梁 , 毫无特色 。《北齐书·魏收传》载邢邵诋魏收偷窃任昉 , 魏收则又讥邢邵在沈约集中作贼 , 可见实际上都是没有出息的文人 。但是 , 北朝民歌却放出了异彩 。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 。所谓横吹曲 , 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 因为乐器有鼓有角 , 所以也叫做”鼓角横吹曲” 。这些歌词的作者也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 。《折杨柳歌》说:”我是虏家儿 , 不解汉儿歌 。”便是明证 。歌词中提到的慕容垂、广平公(姚弼)、高阳王、琅琊王等 , 便都是”虏家儿”的豪酋贵族 。鲜卑诸民族的歌 , 原是所谓”其词虏音 , 竟不可晓”的 , 而现存歌词却全用汉语 , 这一方面是由于通晓汉语的鲜卑人或通晓鲜卑语的汉人的翻译 , 前者如有名的《敕勒歌》 , 后者如上举《折杨柳歌》;另一方面是由于鲜卑诸民族的汉化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页)曾”诏断北语 , 一从正音”(《魏书?咸阳王传》) , ”若有违者 , 免所居官”(《魏书?高祖纪》) 。所谓”北语” , 即”胡语” , 亦即鲜卑语;所谓”正音” , 即汉语 。《北史?辛昂传》载昂”令其众皆作中国歌” , 可知现存歌词当有一部分原来就是用汉语创作的 。据《南齐书?东昏侯纪》、《南史?茹法亮传》的有关记载 , 以及梁武帝和吴均所作《雍台》诗 , 我们知道 , 北朝的鼓角横吹曲曾先后输入齐、梁 , 并由梁乐府保存 , 陈释智匠著《古今乐录》因冠以”梁”字 , 后人遂沿用不改 。其实从乐曲到歌词都是北方各民族的创作 。
- 春分日古诗意思注释 春分日古诗翻译
- 古诗词欣赏将进酒全文 将进酒ppt背景
- 鉴赏古诗秋思全文和背景 古诗秋思的作者
- 描写生命可贵的诗句 关于生命的诗句古诗
- 七夕情人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七夕情人节浪漫诗句
- 整人搞笑又坑人的古诗 像卧春一样搞笑的诗
- 凉州词王翰的意思全解 凉州词古诗的意思
- 关于惜春的9首唯美古诗 惜春词古诗
-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诗 惜时古诗有哪些
- 15首赞美春天的诗歌全文 赞美春天的古诗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