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 , 二是要宽以待人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 , 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
【原文】
12·3 司马牛(1)问仁 。子曰:“仁者 , 其言也讱(2) 。”曰:“其言也讱 , 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 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
(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 , 字子牛 , 孔子的学生 。
(2)讱:音rèn , 话难说出口 。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
(3)斯:就 。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 。”司马牛说:“说话慎重 , 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 , 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评析】
“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 。“仁者” , 其言行必须慎重 , 行动必须认真 , 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礼 。所以 , 这里的“讱”是为“仁”服务的 , 为了“仁” , 就必须“讱” 。这种思想与本篇第1章中所说:“克己复礼为仁”基本上是一贯的 。
【原文】
12·4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 , 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 , 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 , 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 , 不恐惧 , 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 , 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评析】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 。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 , 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 , 全家被迫出逃 。司马牛逃到鲁国 , 拜孔子为师 , 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 。所以这一章里 , 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 , 这是有针对性的 , 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
【原文】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 , 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 , 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 , 与人恭而有礼 , 四海之内 , 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 , 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 , 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 , 不出差错 , 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 , 那么 , 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评析】
如上章所说 , 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 , 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 。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 , 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 , 反而劝他不要忧愁 , 不要恐惧 , 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 。这一章 , 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 , 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 , 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 , 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原文】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 , 肤受之愬(2) , 不行焉 , 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 , 肤受之愬 , 不行焉 , 可谓远(3)也已矣 。”
- 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 岳飞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 辛弃疾鹧鸪天原文赏析 鹧鹄天辛弃疾赏析
- 诸葛恪得驴原文和翻译 诸葛恪得驴文言文翻译
- 三峡郦道元赏析及情感 三峡原文及翻译
- 关于月亮表达思念的诗句 望月有感古诗原文
- 短歌行原文赏析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 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赏析 挽歌陶渊明原文翻译
- 宪问篇原文翻译及评析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原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完整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