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2·12 子曰:“片言(1)可以折狱(2)者 , 其由也与(3)?”子路无宿诺(4) 。
【注释】
(1)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 , 即片面之辞 , 古时也叫“单辞” 。
(2)折狱:狱 , 案件 。即断案 。
(3)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 。
(4)宿诺:宿 , 久 。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
【译文】
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 , 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
【评析】
仲由可以以“片言”而“折狱” , 这是为什么?历来有这样几种解释 。一说子路明决 , 凭单方面的陈述就可以作出判断;二说子路为人忠信 , 人们都十分信服他 , 所以有了纠纷都在他面前不讲假话 , 所以凭一面之辞就可以明辨是非;三说子路忠信 , 他所说的话决无虚假 , 所以只听其中一面之辞 , 就可以断定案件 。但无论哪种解释 , 都可以证明子路在刑狱方面是卓有才干的 。
【原文】
12·13 子曰:“听讼(1) , 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2)乎!”
【注释】
(1)听讼:讼 , 音sòng , 诉讼 。审理诉讼案件 。
(2)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件之事 。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 , 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原文】
12·14 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 , 行之以忠 。”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 , 执行君令要忠实 。”
【评析】
以上两章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 。他借回答问题 , 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 , 就要勤政爱民 , 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 , 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 , 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 , 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 , 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 。
【原文】
12·15 子曰:“博学于文 , 约之以礼 , 亦可以弗畔矣夫!”(1)
【注释】
(1)本章重出 , 见《雍也》篇第27章 。
【原文】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 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
【评析】
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 , 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 , 即“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 , 勿施于人”的精神 。
【原文】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 , 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 。您本人带头走正路 , 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评析】
无论为人还是为官 , 首在一个“正”字 。孔子政治思想中 , 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 , 正人先正己 。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 , 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 , 就都会归于正道 。
【原文】
12·18 季康子患盗 , 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 , 虽赏之不窃 。”
【译文】
季康子担忧盗窃 , 问孔子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 , 即使奖励偷窃 , 也没有人偷盗 。”
- 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 岳飞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 辛弃疾鹧鸪天原文赏析 鹧鹄天辛弃疾赏析
- 诸葛恪得驴原文和翻译 诸葛恪得驴文言文翻译
- 三峡郦道元赏析及情感 三峡原文及翻译
- 关于月亮表达思念的诗句 望月有感古诗原文
- 短歌行原文赏析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 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赏析 挽歌陶渊明原文翻译
- 宪问篇原文翻译及评析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原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完整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