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 , 国家用度困难 , 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 , 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 , 我还不够 , 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 , 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 , 您怎么又会够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 , 其核心是“富民”思想 。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 , 即使如此 , 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 。这里 , 有若的观点是 , 削减田税的税率 , 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 , 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只要百姓富足了 , 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 , 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 , 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 , 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
【原文】
12·10 子张问崇德(1)辨惑(2) 。子曰:“主忠信 , 徙义(3) , 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 , 恶之欲其死 , 既欲其生 , 又欲其死 , 是惑也 。‘诚不以富 , 亦祗以异 。’(4)”
【注释】
(1)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
(2)惑:迷惑 , 不分是非 。
(3)徙义:徙 , 迁移 。向义靠扰 。
(4)诚不以富 , 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 。此诗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 。孔子在这里引此句 , 令人费解 。
【译文】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 。孔子说:“以忠信为主 , 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 , 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 。爱一个人 , 就希望他活下去 , 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 , 既要他活 , 又要他死 , 这就是迷惑 。(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 , 也是喜新厌旧 。’”
【评析】
本章里 , 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 , 否则 , 感情用事 , 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
【原文】
12·11 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 , 臣不臣 , 父不父 , 子不子 , 虽有粟 , 吾得而食诸?”
【注释】
(1)齐景公:名杵臼 , 音chǔ jiù , 齐国国君 , 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 。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 , 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 , 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 , 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 , 臣不像臣 , 父不像父 , 子不像子 , 虽然有粮食 , 我能吃得上吗?”
【评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 , 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 , 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 , 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告诉齐景公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 , 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
- 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 岳飞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 辛弃疾鹧鸪天原文赏析 鹧鹄天辛弃疾赏析
- 诸葛恪得驴原文和翻译 诸葛恪得驴文言文翻译
- 三峡郦道元赏析及情感 三峡原文及翻译
- 关于月亮表达思念的诗句 望月有感古诗原文
- 短歌行原文赏析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 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赏析 挽歌陶渊明原文翻译
- 宪问篇原文翻译及评析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原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完整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