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为何大豆构建了中餐 简述大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历史上 , 大豆被中国人多次高高捧起 , 又无情抛弃 , 或许正是这份耻辱 , 大豆才励精图治 , 最后左右了中餐的味道 。
以“菽”为名的大豆 , 曾短暂地入选过五谷名单 , 遗憾的是在与其他谷类的较量中 , 渐渐败北了 。
谷物和薯类里鼎鼎有名的大佬 , 小麦 , 大米 , 红薯 , 土豆等等 , 拥有现在的地位 , 无一不是因为一个原因 , 含糖量高 。
倒不是说他们嘴甜哈 , 而是他们体内大量的淀粉 , 被人类淀粉酶分解后得到的单糖 , 是我们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
文中提到的这四位 , 是经过层层筛选 , 血雨腥风中一路走过来的 。
四位大佬虽然地位崇高 , 但还是当不了这篇文章的主角 。
一个曾被他们轻松碾压 , 淘汰了无数次的无名小辈 , 才当得起这个味道的头牌 。
毕竟 , 他们只是口粮 , 而这位左右了中国人的味道体系 。
今晚做了道红烧豆腐 , 用的是一个朋友寄给我头抽酱油 , 什么配料也没搭配 , 只用葱段炝了个锅 。

读懂为何大豆构建了中餐 简述大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文章插图
还真不是替酱油吹牛 , 头抽的酱醇鲜 , 在没有任何其他调味料的辅佐下 , 都能把这道红烧豆腐的味道总体调味精准拿捏 。
有趣的是 , 吃了一半我才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我用的是大豆油 , 那这道菜里的油脂 , 食材 , 调味料 , 都来自一个本源呀 。
【读懂为何大豆构建了中餐 简述大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大豆!是不是很神奇?
磨碎煮熟再凝固 , 得到他的另一个形态---豆腐 。
压榨后得到油脂 , 混合霉菌发酵 , 又得到了高级的平民调味品--酱油 。
一个小豆子 , 就成就了一道经典家常菜 。

读懂为何大豆构建了中餐 简述大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美食作者 , 我把这件事深究了下 , 终于发现:原来这颗小豆子 , 太不简单了 。
前面说到 , 小麦和大米作为优质谷物的代表 , 红薯和土豆是薯类的明星 , 他们的特点都是淀粉含量丰富 , 能为人类提供充足且高效的能量 。
但作为谷物 , 大豆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 别人都是疯狂的积累淀粉 , 唯独大豆恨不得把全身一半填充油脂 , 一半积累蛋白质 。
我们常说五味调和 , 无论是古代五味“酸、苦、辛、咸、甘” , 还是现代五味“酸、甜、苦、辣、咸” , 若把他们单独拿出来 , 不一定是人人喜爱的 。
厨师们要做的工作 , 是把五味调和 , 调和出符合人类味道价值观的鲜香 , 才会获得食客们“好吃”的评价 。
若不说五味 , 单说鲜香的话 , 这二位味道 , 从哪里获取最为直接呢?
这不是秘密 , 人人皆知的 , 香来自油脂 。鲜大部分来自氨基酸 , 也就是蛋白质的构成因子 。

读懂为何大豆构建了中餐 简述大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文章插图
这样说来 , 黄豆的油脂和蛋白质 , 直接对应了香和鲜的味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