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说之“小”
小说之所以名为“小说”,我觉得还可以这样解释:它不同于那些宣扬“大道”的高头讲章,看起来确实“小”;它里面更多的不是宏大的“思想”,而是细腻的“体验” 。
但“小”与“大”是辩证的 。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看起来小的,未必不大;看起来大的,未必不小 。好的小说中,可能有非常深远重大的内容;而有些看起来很庄严的存在,却可能是宏大的“泡沫” 。伟大的小说其实并不“小”,其中很可能就有“大道” 。
二、小说的虚拟性
一般人会误解“虚构”,对“虚构”抱有偏见,以为“虚构”似乎就是不真诚 。所以,我这里的用词是“虚拟”,但是这只是虚晃一枪 。我所说的“虚拟”,实际上就是“虚构” 。
小说通常都存在较多的虚拟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庄严的谎话” 。然而,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强调“修辞立其诚”“辞达而已矣”,反对诈伪,虚拟也因而受到排斥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是相当务实的,对虚构或虚拟抱持着本能的反感 。“小说家言”之类的称谓,历来含有不可信的意思 。即使喜欢小说的文人和评论家,也只能硬着头皮抬出“虽小道必有可观焉”之类的话来做挡箭牌 。正因为如此,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小说这种需要虚拟的、规模较大的叙事文学体裁,与散文和诗歌的热闹与繁荣相比,显得有些冷清和零落 。其实,公正地说,文学虚构不等于日常生活中的撒谎,文学艺术要表现真理往往就得“扭曲”事实;文学的虚构正表现了人类超越现实的努力,它不但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 。文学也正是以其虚构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和激情 。轻视小说,恰好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正统文学观念的狭隘 。
我们经常听人说“文史哲是一家”,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是具有普遍性的,它比历史还要高级 。在我看来,历史近于小说,而小说高于历史 。
历史追求真实,而小说可以虚构 。但是,历史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客观真实,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可以说是“失败了的小说” 。且不说历史文本中其实也不乏一些可疑的叙述,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那番言辞的原始记录来自何处,《荆轲刺秦王》的叙述者如何得知属于机密的易水送别,单是克罗齐的一番话就足以瓦解历史的客观性 。克罗齐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过是历史学家对事件的有选择的叙述,带着叙述者的既有观念,它的叙事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客观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近于小说 。
那小说为什么高于历史呢?首先,好的小说会表现出作者对人生与世界的整体观念,而不是他对具体的人和事的判断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综合或改造了现实中的人物之后而形成的虚拟性人物,这样的人物大于现实中的人物 。而历史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曾经的真实人物,他的容量比小说中的人物要小 。其次,小说中所表现的经验,不等于是直接的、真实的经验 。它是一种“被改写”“被扭曲”,或者说“被极端化”“被典型化”了的经验 。文学的任务并不是反映现实,现实已经摆在那里,不需要你多此一举去“反映” 。如果文学的任务仅仅是反映现实,就是对精力的浪费 。文学要超越现实,要“扭曲”现实来表现社会的真相与人生的理想 。在这个意义上,小说也高于历史 。
鲁迅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地指出了《史记》固然是历史著作,但同时具有文学性 。这不是对《史记》的贬低,而是对《史记》的赞扬 。其实,《史记》里的一些内容,读起来和小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从项羽兵败直到乌江自刎的过程,其间曲折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很难排除虚构的因素 。《史记》的文学性,正是它成为影响深远的名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和小说不同,历史还是希望自身能够努力还原当时的事实的,尽管实际上几乎做不到 。而小说却完全没有追求所谓真实性的负担,它可以而且应该大胆虚构——不需要考虑事件的真实,只需要考虑情理的真实 。
- 买茶内行人总结的5要素 购买茶叶如何不踩坑
- 注册商标之间构成商标侵权吗 商标共同侵权怎么认定
- 打造爆款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爆款打造核心要素分析
- 鲁迅故乡小说描述了是哪两个故乡 笔下的故乡鲁迅
- 鸡屁股的构成 鸡屁股到底能不能吃
- 影响孩子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子成功和失败的七大要素
- 建设小说网站费用 建网络平台要多少费用
-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 小说网站系统源码怎么弄 小说阅读网站源码
- 虚假广告罪的处罚 虚假广告罪怎么量刑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