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莳萝与小茴香呢?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别 。
首先,看植株大小 。莳萝植株的个头较矮,最高不超过1.2米;而小茴香的株型相对高大一些,最高可达1.5米以上 。
其次,辨别种子形状 。干燥后的莳萝种子和小茴香种子在外观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莳萝的种子不仅有明显的主棱,还有两片翅膀状的灰白色侧棱,乍一看有点像葵花籽;而茴香的种子无侧棱,只有五道突起但并不明显的主棱,外形更像孜然或稻谷 。
最后,还可考量气味的不同 。小茴香的气味比较强烈刺激,其中还带着一丝甜味;莳萝的味道虽偏辛香一些,却有点儿类似奶油和芸香混合的味道,比小茴香更加温和浓郁,闻起来更能舒缓情绪 。
二、世人眼中的幸运草莳萝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香草,最早出现于印度,并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沿着地中海沿岸陆续传播到欧洲各国 。
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就懂得将莳萝和芫荽混合在一起用来缓解疼痛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喜欢用莳萝来平复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古罗马人,更是把莳萝视为幸运的象征,认为如果外出遇到这种植物,一整天都会交到好运 。当时的人们将这种幸运草命名为Anethon,莳萝的拉丁学名Anethum graveolens L.便是由此而来 。
莳萝的英语常用名为Dill,这是由盎格鲁-萨克逊语中的Dylle或Dylla演变而来的 。到了中世纪,莳萝已成为一种极常见的芳香植物,深受人们的推崇 。当时的人们认为,莳萝不仅是一种可以通过温敷来帮助安眠的香料,还是用来对抗巫术的符咒,因为莳萝有解除巫术的魔力,燃烧莳萝可以驱散雷云 。其称谓也逐渐演变成了Dill,这个词意为风平浪静、哄婴儿入睡等 。在冰岛文中有一个古老的词Dilla,意思也是平静、消除、安抚孩童 。8世纪,欧洲出了一个异常迷恋莳萝的帝王—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者查理大帝,他在全国大力推广莳萝的种植,使得这种“幸运草”在欧洲的栽种面积进一步扩大 。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莳萝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幸运草”这样的单一概念,而是赋予其更多象征意义 。明末清初的中国,在“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诗作《种葱》中,莳萝是日常生活的一种生动写照,他用“寸寸慈亲意,盘中杂莳萝”的诗句为我们再现了制作春脍时选用各种香料的场景 。在美国当代女诗人玛丽·奥利弗的诗作《家信》中,莳萝又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她在诗中这样写道:“我读到生机勃勃的瓜/堆在门边,篮子里/装满茴香,迷迭香和莳萝 。”
以莳萝为主题的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当属英国籍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所著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 。这位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享有“短篇小说大师”称号的女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讲述了一对情侣于多年之后再度重逢,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美好感觉的故事 。小说中,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为莳萝泡菜赋予了多层含义,借由莳萝泡菜酸甜苦辣的复杂滋味,寓意女主人公五味杂陈的人生变化,体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辛酸和爱情的酸涩;同时,也喻示了女主人公只是男主人公调剂生活的佐料,充分体现了男主人公对过去那段恋情的空洞和淡漠 。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后,原本甜蜜的爱情也早已像莳萝泡菜一般,变得无比酸涩了 。

文章插图
三、辛香柔和的调味料在我国,莳萝的名气似乎远不及花椒、桂皮、八角茴香等香味調料来得大;但在欧洲、美洲、中东和印度的菜式中,莳萝是一种深受欢迎、应用极为普遍的调味料 。
- 韩国国宴除了泡菜还会吃什么 韩国的国宴吃什么
- 烧烤店干倒闭了!老板一气之下曝光全部烧烤调味料配方
- 泡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料
- 简单西式早餐 西式早餐店
- 泡菜的做法大全 泡菜怎么做好吃
- 四川泡菜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四川泡菜的做法和步骤
- 韩国泡菜桔梗是什么东西 桔梗是什么东西
- 调味品放多了该怎么办
- 泡菜缸怎么选 泡菜缸用什么材质的最好
- 泡菜炒猪肝的家常做法 炒猪肝的家常做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