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如今,莳萝在我国的栽培地主要集中于北方的甘肃、西南地区的四川和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 。假如莳萝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在西北地区流传种植比较合理,在千里之外的两广地区为什么也会流传开来呢?因此,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到了唐代,莳萝又从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再次传入我国 。其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一书中所记载的内容:“莳萝生佛誓国,实如马芹子,辛香 。”书中提到的佛誓国指的应该就是室利佛逝国,那是7—13世纪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古国 。

文章插图
在北宋药物学家苏颂的《图经本草》中,对莳萝有这样的记载:“今岭南及近道皆有之 。三月、四月生苗,花实大类蛇床而簇生,辛香,六、七月采实 。今人多用和五味,不闻入药用 。”这说明,莳萝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南方后,曾一度在岭南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不过,当时的人们还只是把莳萝当成调味料,并没有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 。
确实,从进入中国之时起,莳萝就一直以调味料的形象出现 。至于这种调味香料具体是如何在烹饪中发挥作用的,北宋之前的文献中尚无详细描述 。直到南宋出现了一位名叫林洪的美食家,才在其著作《山家清供》中对莳萝在菜肴烹饪中的应用方法给出了具体记载 。《山家清供》收录了104道菜谱,其中的“玉灌肺”和“满山香”两道菜都使用莳萝作为调味香料 。“玉灌肺”的做法据称来自皇宫御厨,可谓当时流行的“羊灌肺”的素食版 。“满山香”的做法则来自林洪的好友郑渭滨,其具体做法是:在煮菜羹的最后一步,把莳萝粉、姜末、椒末、茴香粉和油、酱一起放进去,然后盖上锅盖焖煮,就能得到香飘满山的效果了 。
到了元代,莳萝在美食烹饪中的应用更是达到空前的高度 。在当时的一部佚名书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收录了400多道食物的做法,其中有26道使用莳萝,涵盖制酱、腌咸菜、腌肉、做肉脯、造荤素鲊、凉拌菜等各种做法,甚至在最后一种名为“天厨大料物”的复合香料配方里,也出现了莳萝的身影 。
五、健胃安神的好药材莳萝不仅是一种别具风味的调味料,还是一味具有特殊功效的上好药材,在医疗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西方人对莳萝药用价值的认识,显然要远远早于我u1m+tbz7uaS75hJY8oLR4Q==们 。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懂得将莳萝作为防腐剂使用;同时,他们还将莳萝列为止痛药的处方之一 。古希腊人也认识到莳萝具有安神的作用,因此,他们喜欢在睡眠之前把莳萝的叶片覆盖在眼睛上,其目的就是使自己能够安然入睡 。

文章插图
作为一种外来植物,虽然莳萝加入中药材行列的时间相对较晚,但中医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还是比较透彻的 。在五代时期的药学文献《日华子诸家本草》中,对莳萝就已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 。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的记载 。祖籍波斯的唐末五代本草学家李珣也在《海药本草》中记载了莳萝的功效为“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不过,古代的信息传播交流手段毕竟比较落后,以至于到了北宋,像苏颂这样的药物学家仍然认为,当时人们对莳萝应用价值的认识还仅限于“多用和五味,不闻入药用” 。
及至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通过大量引用前人记述,在《本草纲目》中对莳萝的药用价值做了较为详尽和全面的记录,指出莳萝的果实味辛、性温,具有开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的功效,可定腰齿之疼,解鱼肉之毒,使这种外来的中药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在李时珍之后的诸多明清药物学文献中,有关莳萝的记述开始较为频繁地出现 。
- 韩国国宴除了泡菜还会吃什么 韩国的国宴吃什么
- 烧烤店干倒闭了!老板一气之下曝光全部烧烤调味料配方
- 泡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料
- 简单西式早餐 西式早餐店
- 泡菜的做法大全 泡菜怎么做好吃
- 四川泡菜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四川泡菜的做法和步骤
- 韩国泡菜桔梗是什么东西 桔梗是什么东西
- 调味品放多了该怎么办
- 泡菜缸怎么选 泡菜缸用什么材质的最好
- 泡菜炒猪肝的家常做法 炒猪肝的家常做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