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译文及原文(14)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 , 德畜之 , 物形之 , 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 , 德之贵 ,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 , 德畜之 , 长之育之 , 亭之毒之 , 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长而不宰 , 是谓玄德 。
译文:
“道”使万物得以产生 , “道”使万物得以畜养并繁殖 , 物质使万物得以成形 , 环境使万物得以成长成熟 。因此天下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和重视“德”的 。“道”被尊崇 , “德”被重视 , 并没有人下令要他们这样 , 而是万物本身自然而然地要永远去这样做 。所以是“道”使万物得以产生 , “德”使万物得以养育 , 道和德使万物生长发展 , 使万物成熟 , 使万物得以养护 。道和德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 , 帮助了万物却不依赖它们 , 成就了万物却不做它们的主宰 。这应该说是最高尚的品德 。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 , 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 , 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 复守其母 , 没身不殆 。塞其兑 , 闭其门 , 终身不勤 。启其兑 , 济其事 , 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 , 守柔曰强 。用其光 , 复归其明 , 无遗身殃 , 是为习常 。
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一个起源始点 , 可以把这个起源看做万物的母体 。掌握了这一根本 , 就可以凭此来了解万物的属性 。认识了万物的属性 , 回头再坚守这一根本 , 就会终生没有危险 。闭塞贪欲之门穴 , 终生不会遭受辛苦 。放纵奢望 , 碌碌多为以求过多的外物 , 终生不得安宁 。能洞察细微叫做明智 , 能保持柔弱叫做刚强 。发挥长处 , 做到明智 , 不给自己招致灾祸 , 这就是遵循了大道 。
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 , 行于大道 , 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 , 而民好径 。朝甚除 , 田甚芜 , 仓甚虚 。服文彩 , 带利剑 , 厌饮食 , 财货有馀 , 是为盗竽 。非道也哉!
译文:
假如我多少掌握一些常识的话我就沿着正路行走 , 而生怕误入歧途 。大路非常平坦而宽阔 , 而有些人偏偏喜欢走歪路 。朝政极为衰败 , 农田极为荒芜 , 老百姓的仓库也极为空虚 。而统治者却身穿华丽服装 , 腰佩锋利长剑 , 酒足饭饱 , 搜刮占有大量的财物 , 这样的人可以说就是强盗头子 。这是违背道义的呀!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 , 善抱者不脱 , 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 ,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 其德乃馀;修之于乡 , 其德乃长;修之于邦 , 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 , 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 , 以家观家 , 以乡观乡 , 以邦观邦 , 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译文:
善于建树的没有力量能动摇其意志 ,  , 善于保持的没有力量能改变其信念 , 子孙凭借这种意识 , 可以使对祖先的祭祀永不断绝 。用这种意识来修养自身 , 个人品行就会变得纯真;用这种意识治理家庭 , 美德就会感化全家;用这种意识来管理乡里 , 美德就会推及乡里;用这种意识来整顿国家 , 美德就会遍及全国;用这种意识来治理天下 , 美德就会普及天下 。所以要通过掌握自己的行业来了解他人的内心 , 通过认清自家的处境来了解别人家的冷暖 , 通过观察所处的乡里了解其他乡里 , 通过观察自己的国情了解他国 , 通过观察今日之天下了解过去和未来的天下 。我凭什么知道天下的原则并以此来观察天下的事情呢?就凭借这样的原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