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最有智慧的人听到了“道” , 就努力勤勉地照它去行事;智慧一般的人听到了“道” , 反应迟钝 , 半信半疑;愚笨的人听到了“道” , 就认为它迂腐空洞而加以嘲笑 。若是不被蠢人嘲讽 , 那“道”也就不成其为“道”了 。所以《建言》中说:“明白易懂的道理反而像难以理解 , 促人上进的道理反而像劝人后退 , 容易倡导的道理反而像难以实施 , 至高无上的品德反而像空无所有 , 最洁白的颜色反而像是沾染了杂色 , 广博的品德像有什么缺少 , 能够有所建树的品德反而像惰气十足 , 品质纯真反而像变化无常 , 最大的方形反而像没有棱角 , 最大的器物总是很晚才能完成 , 最高级的音乐只有微细的声音 , 最宏大的形象反倒无形 。”规律虽然无形无声 , 不可言说 , 然而它却最能够辅助万物且成就万物 。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 , 唯“孤”、“寡”、“不谷” ,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 ,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 , 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
译文:
规律使某种事物得以产生 , 这种事物又产生第二种事物 , 第二事物再产生第三种事物……这样才演化出万物 。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 , 它们互相冲荡而达到和谐统一 。人们讨厌的就是“孤”、“寡”、“不谷”这样的字眼 , 而王公却用它们当作自己的称谓 。所以说 , 对于事物 , 人们的本意也许是想减弱它 , 结果反而加强了它;人们的本意也许是想增强它 , 结果反而减弱了它 。别人用来教导我的 , 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是会不得好死的 。”我将把这一原则当做教人的根本 。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 , 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 , 无为之益 , 天下希及之 。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最坚硬的东西中穿行 , 虚无的空间可以渗入到密集的物质中 。我从这里认识到无为的益处 。无需言辞的教导 , 无为的好处 , 天下很少有人能够理解透彻 。
第四十四章
原文:
第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 ,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 , 知止不殆 , 可以长久 。
译文:
名望和生命哪个更值得珍爱?生命和财物哪个更值得重视?获得与丧失哪个更有害?所以说过分的吝惜反而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 过多的收藏反而会招致严重的丧失 。知足 , 则不会遭到困辱 , 知道适可而止 , 则不会陷入危险 , 则可以健康平安 。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 ,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 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 大巧若拙 , 大辩若讷 。躁胜寒 , 静胜热 , 清静为天下正 。
译文:
最圆满的却像缺少什么 , 但它的作用却不会衰竭 。最充实的好似空虚 , 但它的作用却没有穷尽 。最直的好似弯曲 , 最巧的好似笨拙 , 最善辩的好似不会讲话 。运动能抵抗寒冷 , 安静能减轻暑热 , 清净无为能做天下的基本准则 。
- 论贵粟疏的全文赏析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原文解释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翻译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全文翻译 信言不美原文及翻译
- 天仙子诗词全文 天仙子张先翻译及赏析
-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孔子的特别教诲,孔子接受了吗?
- 赵襄王学御落后的原因原文 赵襄王学御全文翻译
- 江南逢李龟年全文解释 江南逢李龟年译文
- 蜀中有杜处士全文翻译 蜀中有杜处士原文及翻译
-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分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
- 绝色诗歌全文及表达意义 绝色余光中原文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