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 ,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 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 , 失德而后仁 , 失仁而后义 ,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 ,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 , 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译文:
真正崇尚美德的人并不去炫耀自己的美德 , 所以他才保持了美德;不重视美德的人却处处想夸耀自己的美德 , 所以他就没有了美德 。拥有美德的人清净无为 , 无为是因为没有私欲;不重视美德的人碌碌多为 , 多是为了满足私欲 。重视“仁”的人施恩于别人 , 多是无意而为;重视“义”的人帮助别人 , 多是有意而为;重视“礼”的人讲究繁杂的礼数 , 如果得不人响应 , 就会卷起袖子 , 强迫人就范 。所以说失去了“道”才会有“德” , 失去了“德”才会有“仁” , 失去了“仁”才会有“义” , 失去了“义”才会有“礼” 。“礼” , 是忠信不足的产物 , 是祸乱的开端 。所谓的先见之明 , 对道来说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 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呀笃守诚信 , 摒弃浅薄;要遵循规律 , 不崇尚浮华 。也就是说要舍弃仁义礼智 , 选取忠厚诚实 。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 , 天无以清 , 将恐裂;地无以宁 , 将恐废;神无以灵 , 将恐歇;谷无以盈 , 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 , 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 , 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 , 珞珞如石 。
译文:
过去凡是能够与道保持一致的:天由此而清净;地由此而安宁;神由此而灵验;川谷由此而丰足;万物由此而繁衍;侯王由此而成为天下主宰 。推而论之 , 天无法清朗 , 恐怕要崩裂;地无法安宁 , 恐怕要塌陷;神无法灵验 , 恐怕要失去供奉;川谷无法丰足 , 恐怕要枯竭;万物无法繁衍 , 恐怕要灭绝;侯王无法维持高贵的地位 , 恐怕要夭亡 。所以贵要以贱为根本 , 高要以低为基础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这不正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说过分地追求荣誉反而会失去荣誉 。因此即不要做什么华丽夺目的美玉 , 也不要当坚硬不化的顽石 。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 ,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 有生于无 。
译文:
规律的运动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 规律的特点就在于它能保持柔弱的状态 。天下万物产生于道的实质 , 而道的实质产生于虚无之中 。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 , 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 ,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 进道若退 , 夷道若类 , 上德若谷 , 大白若辱 , 广德若不足 ,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 大方无隅 , 大器晚成 ,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
- 论贵粟疏的全文赏析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原文解释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翻译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全文翻译 信言不美原文及翻译
- 天仙子诗词全文 天仙子张先翻译及赏析
-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孔子的特别教诲,孔子接受了吗?
- 赵襄王学御落后的原因原文 赵襄王学御全文翻译
- 江南逢李龟年全文解释 江南逢李龟年译文
- 蜀中有杜处士全文翻译 蜀中有杜处士原文及翻译
-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分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
- 绝色诗歌全文及表达意义 绝色余光中原文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