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 , 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 ,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 其中有精 , 其精甚真 , 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 , 其名不去 ,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译文:
高尚的品德 , 表现于遵循道 。道这个东西 , 是恍恍惚惚没形没影的 。它是那样的扑朔迷离 , 但其中确实又有其内涵;它是那样的幽深而博大 , 但其中确实又有其特性 。它的特性难以认知 , 但它又确实真实地存在着 , 并且总是能让人得以应验 。从远古到现今 , 道的影响从未消失过 , 也只有凭借它才可以去了解探索万物的本质 。我凭什么知道最初期的情况呢?就是凭借它 。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 , 枉则直;洼则盈 , 敝则新;少则得 ,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 , 故明;不自是 , 故彰;不自伐 , 故有功;不自矜 , 故长 。夫唯不争 ,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 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译文:
能忍受委屈的则能自我保全 , 能弯曲的必能伸直;低洼之地反能有所蓄积 , 陈旧之物反能便于更新;少取则可多获 , 纷繁则会迷乱 。所以圣人能够遵循着道的原则并与其保持一致 , 从而成为天下人学习的典范:他们不自我张扬 , 所以才名传天下;不自以为是 , 所以才有所显扬;不自我夸耀 , 所以才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 , 所以才显得高于众人 。正因为他们与人无争 , 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同他们相争 。古人所说的“委屈反能求全” , 岂是一句空话?它确实能够达到那样的目的 。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 , 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 ,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 , 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 , 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 , 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 , 有不信焉 。
译文:
清净无为才合乎自然法则 。所以说狂风刮不了整整一早晨 , 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是谁造成的这种情况呢?是天地 。天地尚不能长久维持剧烈变动的状态 , 何况人呢?所以说寻求规律的人 , 其言行就应当遵循规律;修养美德的人就应当崇尚美德;而不肯遵循规律、崇尚美德的人则必会不断地出现过失 。愿意同规律在一起的人 , 规律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美德在一起的人 , 美德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过失在一起的人 , 过失也乐于同他在一起 。自己待人的诚信不足 , 才会不被人所信任 。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 , 曰馀食赘形 , 物或恶之 , 故有道者不处 。
译文:
踮起脚跟想比别人站得高一些的人 , 但难以站稳;迈开大步想走得快一些的人 , 但走不长远;自我显示的人 , 难以得到关注;自以为是的人 , 即使有了长处也难以被人认可;自我炫耀的人 , 最终也会是劳而无功;自高自大的人 , 不会成为百姓所拥戴的领袖 。用道去审视这些行为 , 可以说它们都像剩饭一样 , 令人厌恶 。所以懂得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事的 。
- 论贵粟疏的全文赏析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原文解释 少年中国说全文原文翻译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全文翻译 信言不美原文及翻译
- 天仙子诗词全文 天仙子张先翻译及赏析
-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孔子的特别教诲,孔子接受了吗?
- 赵襄王学御落后的原因原文 赵襄王学御全文翻译
- 江南逢李龟年全文解释 江南逢李龟年译文
- 蜀中有杜处士全文翻译 蜀中有杜处士原文及翻译
-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分段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翻译
- 绝色诗歌全文及表达意义 绝色余光中原文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